主任医师,青岛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感染科主任。山东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分会委员,青岛市感染性疾病控制协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感染性疾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岛市传染病学会委员,青岛市疾病控制委员会理事,青岛市肝癌协会肿瘤微创分会常务委员,青岛市传染病事故处理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委员,曾获青岛市十佳医生、青岛市最美医师提名奖、青岛市工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发挥技术优势
精准治疗感染性疾病
医院感染科
是山东省中医第四批重点科室,青岛市感染性疾病重点科室,是青岛大学医学部传染病重要教学基地。感染科注重对急慢性肝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氏杆菌病、出疹性疾病、原因不明的发热、热带性疾病等进行重点研究。医院、医院感染科及青岛国际检疫局等全国顶级研究感染性疾病的重点单位开展合作。医疗服务立足青岛,辐射烟台、潍坊、临沂及日照等地。
技术优势
急慢性肝病
以医院治疗肝病优越条件为依托,开展病毒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疗工作,紧跟国内外先进的肝病诊疗技术,突出特色专科优势,以保肝、免疫调节、抗病毒、阻断肝纤维化等为基础;以传染病专业高新技术为特色,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针对不同病情实施单项或多项联合治疗重症肝炎、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针对微小肝癌诊断与治疗方法,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系统、规范的治疗体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科室一班人不断总结前人治疗的经验,认真探索治疗方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同时,对危重病人进行早期治疗干预,将持续性血液虑过治疗节点前移,危重症出血热病死率明显降低。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
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引起的的新发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蜱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并已证实存在人际间传播。临床特征:以发热、消化道症状、意识障碍、出血倾向、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危重者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科室医院密切合作,诊疗水平极大提高,能够快速做出诊断。死亡率显著下降。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脊椎、关节损害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本病致残的关键措施。
旅游者返回发热
旅行返回者出现发热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可能是一些非常严重或者致命性疾病的唯一症状。根据美国统计,近3%的短期出国旅行者返回后出现发热性疾病,旅行门诊中28%的归国者以发热为主诉就诊。目前,旅行返回者发热的诊疗面临更大的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大于60岁的旅行者比例增多,出国医疗保健者(旅行医疗)比例增多,这些患者合并症多且感染后死亡率高;二是感染多重耐药病原体的可能性增大,还包括埃博拉、中东呼吸道病毒和寨卡病毒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旅行返回者发热是临床的一大挑战。科室近年对旅游者返回发热进行了系列研究,收治了登革热、疟疾、伤寒等,积累了丰富经验。
展
望
未
来
医院感染科将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坚持科学创新为建设理念,协同发展肝病和感染病,建设强大的学科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