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导致的世界性的人兽共患疾病。由于近几年全国范围内人与动物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动物布病检疫任务逐年增大,广大兽医工作着面临感染的风险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布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动物布病检测和净化中必须做好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确保兽医工作者不被布病感染。
一、人感染布病的主要途径
(一)皮肤和黏膜接触感染
在日常采血、治疗等过程中接触了布病感染动物的流产物、皮毛等引起感染;在实验室操作中因为未带手套,或手套破损后接触含布鲁氏菌的家畜血液或者血清而感染;皮肤直接接触感染性标本或培养物感染;操作中的意外针刺、感染物飞溅到眼睛、鼻子和嘴也会导致感染。
(二)消化道感染
食入含有布鲁氏菌的生乳或肉品引起感染。
(三)呼吸道感染
吸入布病感染动物脱落的皮毛,实验室操作中吸入平板上培养生长的布鲁氏菌,吸入实验操作中产生的含有布氏杆菌的气溶胶会造成感染。
二、现场采血和处置中的防护措施
(一)防止经皮肤和黏膜感染
在处理流产胎儿、死胎时,应切实做好个人防护,除备有工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和胶鞋外,还应戴乳胶手套和线手套,备有接产袋和消毒液,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或死胎等,不能随意丢弃,要集中起来无害化处理。采血和处置动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赤手接触皮毛,工作后应洗手、洗脸和洗澡。工作场地应及时清扫、消毒。
(二)防止经消化道感染
到家畜圈舍工作期间不可中途饮水、吃东西,工作完毕做完消毒后方可进食。在食用涮羊肉、烤羊肉时,一定要煮熟后再吃,以免感染布病。
(三)防止经呼吸道感染
进入畜群和圈舍工作时应按规定着装,特别是应戴好口罩,防止经呼吸道感染发病。进入布病疫区工作时,应着重加强防护,不可报任何侥幸心理。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一)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故的原因
1.违规操作产生的气溶胶造成感染
吸液时不小心,吸液体时产生气泡;注射器混匀感染性的液体,针的端部在容器的液面上;向空气中直接排放注射器的气泡;摇动、倾注、搅拌液体或半固体,或将液体滴加到固体表面上或另一种液体中时;对感染性物质进行匀浆及旋涡振荡;对感染性液体进行离心;在开放式的酒精灯火焰上对接种环灭菌等。以上操作均可能产生气溶胶。
2.实验室不良行为造成感染
实验人员做实验时触摸嘴、眼和面部;在实验室里吃东西以及储存食品和饮料;实验室内咬笔、嚼口香糖;实验室内化妆和配戴隐形眼睛;吸取血液及血清时不小心、倾倒;吸管用后未完全浸没在适当的消毒液里;用显微技术检测固定并染色的血液和排泄物等标本时,未杀死涂片上的所有微生物和病毒;受到污染实验记录纸张,未经可靠消毒带出实验室;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以上不良行为是实验室人员被感染的主要原因。
(二)实验室内生物安全操作与防护措施
1.样品接受程序
接样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戴手套。样品由样品管理员统一接收,接收送检样品时应填写《检测业务委托协议》和《接收样品登记表》,并对样品进行符合性检查。样品符合性检查后,样品管理员应作好样品登记,确定样品唯一性编号。
2.进入实验室程序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要先入更衣室,脱掉自已所穿鞋和衣服,换上实验室工作服、防护鞋、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防护服、戴护目镜。
3.实验室工作注意事项
试验前后都要对实验室开展彻底消毒工作。开展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时,应使用一次性专业检测纸板,尽量不使用玻璃板,以减少清洗玻璃板时造成的污染。在开展布病试管凝集试验时,可用真空采血管代替试管。整个试验过程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尽量减少气溶胶产生。BSL-2实验室内严禁开展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
4.退出试验室程序
试验结束后,工作人员在实验室脱掉一次性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和一次性防护服,装入高压灭菌袋中。先用0.5%新洁尔灭或70%酒精对手进行消毒,再用消毒肥皂洗手或者用碘伏彻底消毒双手,并用流动水冲洗。必要时用消毒巾擦拭面部。在更衣室脱下工作服、防护鞋,打开更衣室的紫外灯进行紫外消毒。退出实验室后,锁好门,离开实验室。
5.实验室废弃物处理
将用过的血清管、试管、移液器吸头、检测纸板、防护用品等高压消毒后进行焚烧或掩埋等无害化处理。处理完要做好废弃物移交或处理记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