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诊断奶牛布鲁氏菌病

点击蓝字

  包头市某养牛场最近母牛出现大量的流产、早产和胎衣不下等现象,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初步怀疑为布病(通过养牛场负责人了解到牛群均未免疫)。为了确诊本次疫情,对20头流产奶牛的胎儿、胎盘、阴道分泌物、牛乳和血清采样分别进行了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检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

1.1 病料

  主要为流产胎儿胃内容物、肝脏、肾脏(6份),胎衣(7份),牛乳(2份),阴道分泌物(5份),流产奶牛血清(20份)。

1.2 主要试剂

  布鲁氏杆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抗原,试管凝集试验(SAT)抗原,布病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均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石炭酸、生理盐水、病原培养基等,均由北京中科质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 方法

2.1 病原学诊断

2.1.1 抹片的制备 先用镊子夹持组织脏器中部,然后以洁净剪刀剪取一小块,夹出后将其新鲜切面在玻片上压印或涂抹成一薄层,制成细菌抹片。

2.1.2 染色镜检 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用科兹洛夫斯基染色后布鲁氏杆菌呈红色球杆状,其他菌类呈绿色(最好在40min内镜检,经久则红色褪去)。

2.1.3 分离培养 将流产胎儿的肝脏、肾脏、胎衣、流产母牛的阴道分泌物及牛乳,分别接种于增菌液培养基和肝浸汤培养基内,分别置大气条件和5%~10%CO2环境条件下37℃恒温箱内培养3~7d,划线转接于肝浸汤琼脂培养基上,分别置大气条件和5%~10%CO2环境条件下37℃恒温箱培养3~5d,然后取出培养皿,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如无菌落生长,则继续培养15~30d。

2.1.4 布鲁氏菌的确定 通常要经3~7d,有的甚至要20~30d才能长出菌落。结果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出无色、半透明、圆形、表面光滑、稍隆起、均质样菌落,中央可见很细小的颗粒;起始透明,以后混浊;菌落大小不同,小者直径为0.05~0.1mm,呈细小液滴状,大者直径2mm左右。这与菌种个体差异、培养时间等因素有关,培养时间长时可呈黄褐色,但仍保持半透明。在肝浸汤培养基里均匀混浊生长,不形成菌膜。对可疑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再对可疑菌落做平板凝集试验进行病原鉴定。根据平板凝集反应结果结合菌落特性和细菌形态、特征最终确定为布鲁氏杆菌。

2.2 血清学诊断

取布鲁氏杆菌虎红平板凝集抗原与被检牛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同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如果不发生凝集,则为阴性;当出现凝集时,可初步视为阳性。被检血清再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方法依据NY/SY—《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规程》进行操作。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判为血清学检测结果阳性,即确定为布病阳性。

3 结果

3.1 病原学诊断

  通过病原体分离、鉴定,从被检的20份流产牛的病料中有9份分离出布鲁氏杆菌。

3.2 血清学检测

  对20份血清分别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试管凝集试验中有19份血清为阳性,1份血清为可疑。

4 小结与讨论

  20份流产奶牛病料经培养、染色及形态学观察、平板凝集试验鉴定,确定分离出的9株菌均为布鲁氏杆菌,病原检出率为45%。20份血清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结果均呈阳性,阳性率为%;试管凝集试验检测中除1份血清呈可疑外,其他血清均为阳性,阳性率为95%。根据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症状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该牛场奶牛流产的原因是布鲁氏杆菌感染所致。说明在该牛场有布病存在,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至周围地区。

5 奶牛布病的防控建议

  第一,对全群奶牛进行布鲁氏杆菌的检疫,感染牛及时淘汰处理,对环境和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防止其他牛被传染。

第二,加强奶牛布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提高奶牛饲养者对布病的认识,使其知道控制布病传入的最好办法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奶牛时,要严格检疫、隔离。

  第三,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增强奶牛的抗病能力,并定期消毒、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第四,饲养工、挤奶工和兽医等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防护措施,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如发现感染需及时治疗。

第五,平时采取有效、合理的防治措施,非疫区以监测为主,稳定控制区以监测净化为主,控制区和疫区实行检疫、隔离、淘汰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来   源■

《黑龙江畜牧兽医》年(07下)第-页《一例奶牛布鲁氏菌病的诊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责编

孙晶 编辑排版

王洁 审核

朱海虹

-长按







































丹芪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北京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ys/9568.html


当前时间: